「 你這麼會讀書,長大去當醫生或律師。」
「 你這麼有耐心,一定很適合當幼教老師。」
你有沒有受別人影響,而選擇人生志向的經驗?
看完《 正方形 》這本繪本,我想起了小時候,媽媽希望我長大,可以當鋼琴老師的往事。
# 1
「說好的玩呢?」
還記得,幼稚園的某天下課。被媽媽帶去住家附近的音樂教室,嘗試了小小年紀第一次的鋼琴體驗。大概就是照著老師的引導,按了幾個黑白琴鍵組成的《 小星星 》歌曲。然後轉頭對著媽媽,面露出「這個玩具太神奇了!」的微笑。又或者是老師為了多收幾位學生,和媽媽稱讚「孩子很厲害、很適合學鋼琴」之類的。雖然我猜,老師應該對誰都是這麼說的。這時,媽媽問我:「以後我們每天放學,都來這裡彈鋼琴好不好?」
以我的小腦袋瓜,能get到的訊息是:「以後,每天都來這裡“玩”彈鋼琴好不好?」我當然樂不可支地,一口就答應「好!!」
從那天起,我的日常作息,因此開啟了一段痛苦的鋼琴地獄。到現在,都還深刻記得,每當我練習彈奏時,老師為了糾正錯誤的鉛筆,敲打在我彎曲的指節上,心底都會冒出一個很委屈的聲音:「 說好的”玩”呢??」
就這樣,一路學到了國中。隨著學習的曲目越來越困難,感受到自己沒辦法像其他人,行雲流水般,從容的彈鋼琴,挫敗感也越來越強烈。所以媽媽過世的那一年,成為了我放棄鋼琴最好的理由。有很長一段時間,都未曾再碰過鋼琴。

# 2
「他真的是嗎?」
繪本中,正方形一開始,只是很單純地,進行每日重複搬運石塊的工作。對於這份工作,正方形似乎沒有特別的想法。
「你是天才!」、「我都不知道原來你是雕塑家!」直到圓形的出現,看見這些工整如正方形般的石塊,對著正方形一番賞識稱讚的言論。促使正方形,跳入了「雕塑家」這個角色的設想裡。
圓形向正方形請求,希望正方形也能幫他完成一座,像圓形般的石像雕塑。而正方形,也許是為了滿足朋友的期待,也可能是為了合襯「雕塑家」這個稱謂。所以很努力、很努力地,想要做出「完美」的雕塑作品。
但是,事情卻不如預期。儘管再努力,正方形最終,並沒有達到心目中的成果。反而還陷入了,對自我懷疑的失望裡。
隨後,圓形再次出現。對著那團石雕碎屑圍成的水窪,端詳起自己的倒影。然後拋下了一句:「你是天才。」便離開了。留下了一臉納悶茫然的正方形……。
「他真的是嗎?」繪本尾末的這句提問,我想不僅僅是正方形自我懷疑的心情寫照。同時也回應了我從小到大,對自己的疑惑:「我真的適合學鋼琴嗎?」
然而,不論答案是什麼。確實是因為圓形的不經意,啟發了正方形對自己進一步的探索,開始拿起工具,進行雕塑的嘗試。與其問正方形:「是不是雕塑家?」倒不如說,正方形勇於挑戰的意願,為自己打開了雕塑家的可能性。
從繪本裡,再換個角度,欣賞正方形不同的努力成果。如果能拋下原本心中對「完美」的追求,或許正方形也能看見,在地面上,無心插柳,因碎石堆砌圍成的圓形水窪,其實也可能是一件很棒的雕塑創作。
這也是多年後,雖然我沒有完成媽媽的期許,成為一位鋼琴老師。卻也能在平日裡,沒有目的,享受即興彈奏的樂趣時,所體驗到的感悟。


# 2
「他是!」
最終,繞了一大圈,即使中斷學習很多年。小時候舊家的那台鋼琴,還是搬回到了我現在的住家,再次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因為卸下了面對媽媽的壓力,沒有認證考試的迫切,我可以自在的選擇喜歡的曲目。也終於重新享受到,如同小時候那般,第一次,用一根手指頭,一個琴鍵、一個琴鍵,慢慢敲完小星星整首歌曲時,所產生的那份成就感,還有難以言喻的快樂。讓我想一再回味,一彈再彈,重新燃起了學習鋼琴的步調及熱情。
所以我相信,正方形一定能成為一位懷有天賦的雕塑家!只要能藉由別人的建議或期待中,重新發掘自己的特質,欣賞所有的努力和體驗,跳脫完美的制約,就能找到更適合展現自己的方式。
{ Have a Think }
與自己對話
- 當我願意承接別人對我的期待時,
是因為我相信自己擁有哪些特質呢? - 在一段經歷裡,
我覺得自己做得很好的地方是﹏﹏﹏,
因為我﹏﹏﹏。
{ Have a Think }
與自己對話
- 當我願意承接別人
對我的期待時,
是因為我相信自己
擁有哪些特質呢? - 在一段經歷裡,
我覺得自己
做得很好的地方是﹏﹏,
因為我﹏﹏﹏。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