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夜放映室 晚安圖書室

你是讓生活現實的恐懼,給理所當然耽誤的「織夢者」嗎?Netflix《 如蝶翩翩 Navillera 》

「也許我們都曾經因為恐懼,而卻步過。回顧那個時候,你會感到遺憾嗎?」

恐懼,可能是大部分的人,都想要盡可能避開的情緒之一。因為恐懼,很多時刻,總是反覆觸發著我們過往的消逝、改變、失落、挫折、批評、憤怒、衝突、絕望等等,各種傷心難受的「回憶」。而「回憶」對於當時的我們,有多麽的深刻,現下的恐懼,就可能有多麽的強烈。

有時候,為了避免這些難受的回憶浮現,我們會因此而躊躇不前。有時候,為了能夠盡快大步的邁進,我們也可能會選擇忽略。然而,不論逃避或者忽略,都可能讓未知的恐懼,在心中某個角落,無邊無際的湧動著。

恐懼的蔓延,讓我們背離了體驗新事物的機會,又或者讓我們無法更好的抉擇當下,有時也會成為人際關係進展的衝突或阻礙。

然而,每一種情緒,在我們本能的初衷裡,都是為了保護或推進生命而誕生。平衡的掌握,恐懼其實也能成為一種力量,可以讓我們在面對問題的情境裡,擁有適度的客觀審慎,也有過往的經驗提取,作為抉擇的參考。

最近,正在追的一齣韓劇《如蝶翩翩 Navillera》。內容講述一位高齡七十歲的老爺爺-德出,在退休後,重新追築芭蕾舞夢想的過程。在這個過程之中,鼓舞著同樣擁有芭蕾舞夢的年輕男孩-采祿。在劇中,兩段不同年紀的生命價值觀,看待夢想的方式,交織共舞著。

他們之間的故事,是從爺爺總是靜靜地坐在教室的一旁,欣賞著采祿的舞姿開始。也許是這個的過程裡,男孩的舞姿,喚醒了爺爺心中深層的悸動:「好想飛翔一次!」那樣的渴望。推動著他,在看似不可能的生理條件下,卻依然堅持學習芭蕾舞的決心。

教練好奇的問他:「你為什麼想要跳芭蕾呢?」

爺爺談起過往的恐懼:「我從來沒有做過自己想做的事,為了糊口,為了照顧妻小,這種事我連想都不敢想,我還以為那樣生活是理所當然的。現在我才打算,做自己想做的事。我也很清楚,我是個年老又沒力氣的老人,但我還是想嘗試,失敗也沒關係,我想至少試著學學看。」

聽到這一段談話,我想起在過去汲汲營營的生活背景下,有多少長輩們,被「理所當然」給耽誤著。他們談論著自己對家庭和社會的「有用」或「無用」,「貢獻」似乎成為了他們評價此生自我價值的標準為此,我有深深的感觸。

有一回,因爲爺爺妻子的反對立場,兩人發生了爭執。面對家人無法支持的失落,男孩采祿問起:「如果奶奶反對到底,你要怎麼辦?」

爺爺回答采祿,他背著奶奶,也會堅持下去:「采祿,我活了這麼久才明白,人生只有一次,不是兩次。」

「九歲的時候,是爸爸反對我,現在則是老婆不贊成。老實說,我不害怕被反對,我真正害怕的是,我某天想做卻做不了,或是記不起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,所以我很珍惜現在這一刻當我還有能力去做時,我不想猶豫。我想要努力到最後。」

我想,雖然人生總有無常的時候,但隨著年齡和身體的變化,最容易察覺,生命正隨著時間悄悄地逝去。在這一段談話裡,我看見爺爺將恐懼,轉化成對生命的體悟,終於讓他鼓起勇氣,褪去世俗的條件和觀感,去追築多年的夢想,完成心中的遺憾。他一樣還是恐懼著,不論是面對家人、面對老去、面對自己的懷疑……。但這次他帶上恐懼,踏上了自我人生新的躍進。

也許這齣韓劇的主軸「夢想」,看似是了無新意的題材。也可能有人覺得談起夢想,是如此的煽情,終歸還是要面對現實。但回想個人目前的生活狀態,你是否也是被生活、被恐懼,而被理所當然給耽誤的那一位呢?

You Might Also Like...

No Comments

    Leave a Reply

    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