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感觀察紀錄簿 日常的縫隙

「為什麼我不能當妳最好的朋友?」

「為什麼我不能當妳最好的朋友?」有段時間,小鍾很喜歡對我糾纏這個問題。他感覺我的心事,很多時候,都只會找朋友訴說,卻不會與他分享。他很想了解,自己與知心閨蜜,給予我的陪伴安慰,到底有什麼樣的區別?但一時半刻,我也回應不出個緣由,所以通常都是敷衍帶過。

無法被傾聽的情感,讓人同時感到不被接納

# 1

令人懷疑自我的一句話:
「你為什麼不能....?」

還記得有一次,我因為某位親戚的幾句話感到不爽快,氣沖沖的跑上樓,想找這位「最好的朋友」抱怨一下。話講沒兩三句,尤其是最氣憤的部分,都還沒吐出口。最好的朋友,突然眉頭一皺,撇下一句:「我不懂,妳為什麼不能大事化小,小事化無

文字打到這裡,我轉頭問了旁邊的小鍾:「你說,你當時是不是該死!」
「我現在絕對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。」他笑稱自己完全忘記有這回事。

記得那當下,我特別的錯愕。滿腹快炸開的委屈,加上太過不可置信的情緒,促使淚水一湧,狂飆不停。看見我突然嚎啕大哭的小鍾,不但沒有加以安慰,反倒是更不耐煩的對我說:「你們女生就不能像男生一樣,頭腦簡單一點嗎?這又不是什麼大問題,笑笑聽完就過去了呀!妳幹嘛要給自己找麻煩呢?

槍一定要補齊才行。小鍾扣下了「男性」的扳機,言中刻意的區別男女思維的差異。加上希望我試著學習「耳邊風」的建議,要我無條件「雲淡風輕」所有的生氣和委屈,還補上了「情緒化」、「不可理喻」、「自找麻煩」這樣的隱喻,扎扎實實的好幾槍。

聽完,原本的火還沒滅,就被澆了好大一桶油。小小的火苗,突然閃燃成烈焰大火。我開始不客氣的咆哮:「這就是你說的,要當我的朋友。屁!」

「還有,我就是我,不要搞男生女生那一套,拖別人下水。我的腦袋就是複雜的腦袋,永遠不會變成簡單的腦袋!」

牆頭草的求生意識,通常很敏銳。當他被我這麼大聲一吼,意識到自己說的話,真的有點過份了。連忙改變不耐煩的態度,趕緊抓著我的肩膀,安慰說著:「好啦!對不起,對不起,我都聽妳說。剛剛發生什麼事情了?」。

那時,感覺小鍾只想快點緩頰場面,但卻沒辦法觸碰自己的感受核心,又惱又氣。

從小,我的原生家庭,似乎缺乏「情感」面向的支持。大部分的時間,手足的相處,也不容易彼此分享,或學習陪伴。但妹妹與我,卻擁有一個共通點:我們雖然獨立,但卻也同時感到孤單。所以渴望未來的婚姻伴侶,能夠一起建立富有支持感的家庭。

也因此小鍾當日對我的不耐煩,與情緒否定,都更讓人倍感受傷難過。還來不及處理上一個事件裡的情緒,一句「你為什麼不能....?」反倒會使我懷疑自己,是否真的有任何問題?

「真的是我太過情緒敏感嗎?」
「真的是我自找麻煩嗎?」

自我懷疑的防備心,一但應急,對於小鍾的指責,總會想都不想就脫口衝了出去。兩人激吵一番,回頭再來各種罪惡與自我咎責等複雜情緒,繚繞不停。

一句「你為什麼不能....?」反倒會使我懷疑自己,是否真的有任何問題?

# 2

原來我需要的安慰,
肢體上能給予的溫暖和包容,
遠遠勝過言語很多,很多

還記得,同樣是那陣子。我對於情緒的調節,感到非常困擾,而正在尋求心理諮商管道。

當時和諮商師Jessica聊到家庭議題時,我問:「如果媽媽還在,會不會一切都不一樣呢?」

Jessica邀請我靜心的觀想,倘若我心裡難過的時候,媽媽正在我的身邊,她會對我說些什麼?

我閉上眼睛,沈默了好一陣子:「嗯.....」

「我覺得她什麼都不會說,只是靜靜地聽著。」

Jessica沒有任何回應,反而很安靜的,讓我沈浸在這段感受裡。直至過了一小段時間,才再度輕聲細語的,彷彿不想打擾我似的,請我觀察自己和媽媽的互動。

「我覺得媽媽只是靜靜聽著,任由我想說什麼都可以。但她摟著我的肩膀,有施一點力氣,讓我的身體靠在她的懷裡。」

「 但是好奇怪喔!我感覺到心裡真的好安慰,就算她什麼話都沒有說......。」說著說著,眼淚流下來了。

我說,小時候的我們,和媽媽總會有許多親暱的動作。有時候是摟腰,有時候是環肩,有時候也會捏捏臉頰。但媽媽過世後,和爸爸之間,鮮少有這樣的肢體接觸。不是爸爸不願意,是因為我們沒有習慣這樣的陪伴互動。直到長大,反而覺得這些行為很肉麻,連帶著也影響伴侶之間的親密關係。例如,我不喜歡另一半,在有旁人的情況下,對我摟摟抱抱。

但透過這一天,我才真正的發覺,原來我需要的安慰,肢體上能給予的溫暖與包容,遠遠勝過言語很多,很多

肢體親密與傾聽,可以帶給伴侶關係中最重要的支持感。

# 3

我們真的成為最好的朋友了!

不知道為什麼,在生氣小鍾,哭得唏哩花啦的同時,我回想起了和Jessica的這段對話。上一刻,我還在大吼他沒辦法理解我。下一刻,沒猶豫多久,我已經鼓起勇氣告訴他,自己最想要被安慰的方式是什麼:

「 下次,就算你沒有辦法理解我,也請你不要否定我的情緒,因為這些情緒是真實的。而且我真的不是你,我們處理情緒的方式不同。如果你想要陪伴我,你就抱我一下,或者拍拍我的背,什麼都不用說,這樣就夠了!」

當時只是一個衝動。但說起這些話,對我來說,並非那麼容易。因為比起「接受愛」,我更擅長「命令」比起「依賴」,我更擅長「獨立」,所以我也不輕易「吐露愛」

這天,同時也算是我們開啟一段新關係互動的里程碑之一。

「是像這樣嗎?」
「這樣可不可以?」
我剛說完,小鍾的雙手,就在我的後背上輕撫。

「對啦!對啦!你不要一直問啦!」
悶騷的我,真的很不想承認,心裡頭其實是挺開心的。

自從這天過後,遇到大部分類似的情況,小鍾會開始安靜且專注的聽我說話,然後同時給我擁抱,或者搓搓手背,種種肢體上的安撫。等我說完話,再和緩地回應他個人的想法給我參考。剛開始,我很矛盾。一方面覺得彆扭,一方面又感覺能被人接納和親暱的感覺真好。要重新適應,早已經忽略很久的肢體親密互動,也不是這麼簡單。後來還是花了一小段時間,才能開始享受這種親暱關係。

而對於小鍾,過去的我太過獨立,往往讓他覺得自己不被信任和需要。透過這個關係的變化,我的心事有他可以參與幫忙的地方,反而讓他感到安穩踏實。在我們的關係之中產生了「安全感」,情感變得更容易被接納而流露,也因此更能無所不談的坦露自己的心事

後來,我常常會對他開玩笑說:「哇!你現在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了!

眼神專注、認真聆聽,加上肢體親密的互動,
帶來心境上的安撫與接納。
在我們關係之中產生了「安全感」,
也因此更能無所不談的坦露自己的心事,
成為彼此最好的朋友。

眼神專注、認真聆聽,
加上肢體親密的接觸,
帶來心境上的安撫與接納。
在我們關係之中
產生了「安全感」,
也因此更能無所不談的
坦露自己的心事,
成為彼此最好的朋友。

※後記:
希望別人回應自己喜歡的方式,善待自己,有個很大的前提:那就是自己也要能同等才行(但改變哪有這麼容易)。後來,有時候遇到吵架的過程裡,如果我試圖開始搶話,小鍾就會對我說:「現在不是應該讓我先把話說完嗎?」那時我心裡就會想:「可惡!這才是我自找的麻煩。」

You Might Also Like...

No Comments

    Leave a Reply

    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